《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》今天在立法院三讀通過,法務部指出,條文可促進我國與外國間司法合作關係,有助於打擊跨國犯罪,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也適用本法規範。條文指出,外國政府、機構或國際組織向我國提出刑事司法互助請求,應經由外交部向法務部提出,但有急迫情形時,得逕向法務部提出。法務部審查後,得轉交或委由協助機關就請求協助事項為必要之保全行為。請求方應於提出請求後30日內向外交部補提請求書;逾期未提出者,法務部得拒絕協助,並通知協助機關撤銷已為之保全行為。.inline-ad { position: relative; overflow: hidden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}

.inline-ad div { margin: auto; text-align: center; }

.inline-ad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width: auto !important; 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 {

padding: 50px 0 30px;

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:before {

content: "推薦";

font-size:13px;

color:#999;

text-align:left;

border-top: 1px solid #d9d9d9;

width: 100%;

position: absolute;

top: 15px;

left: 0;

padding-top: 5px;

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:after {

content: "";

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d9d9d9;

width: 100%;

position: absolute;

bottom: 15px;

left: 0;

}

.innity-apps-reset { padding: 0 0 30px !important;} 除此之外,法部務也應拒絕提供對我國主權、國家安全、公共秩序、國際聲譽或其他重大公共利益有危害之虞,或有使人因種族、國籍、性別、宗教、階級或政治理念而受刑罰或其他不利益處分之虞等的協助。條文表示,法務部得向請求方要求分擔執行請求所需費用,並得要求請求方保證,非經我國同意,不得將我國提供之證據或資料,使用於請求書所載以外之目的。而我國得依請求方之請求,協助安排人員至我國領域外之指定地點提供證言、陳述、鑑定意見或其他協助。執行請求應經該人員之同意,並不得使用強制力。為順利促使受請求方安排提供證言、陳述、鑑定意見或其他協助之人員前來我國協助,條文明定,針對拒絕到場、未到場或到場後拒絕陳述,而予以處罰,以及進入我國前之任何犯行而受起訴、羈押、處罰、傳喚、限制出境,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其行動自由等人員,是受請求方如要求我國豁免之前揭義務或責任時,自得由法務部以適當形式為之。不過豁免之效力於我國通知受請求方及該人員已毋需應訊15日後,或於該人離開我國後終止。條文也指出,外國政府、機構或國際組織提供協助,有助於我國沒收或追徵與犯罪有關之財產,或我國協助外國政府、機構或國際組織沒收或追徵與犯罪有關之財產者,法務部得與其協商分享該財產之全部或一部。條文指出,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、香港及澳門之刑事司法互助請求,準用本法規定,並由法務部與權責機關相互為之。

8465110F0D856BB6
arrow
arrow

    a20wc88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